罗翔老师名句整理
罗翔老师名句整理
一、法律与正义
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,而在于经验,但年轻人要掌握逻辑,因为经验可以积累,逻辑不会凭空产生。
- 出处:法律名师罗翔经典教学名言合集
- 解读:强调逻辑对法律学习的基础作用,经验需建立在逻辑之上。
我们画出的圆圈总是不够圆,但没有人会因此取消圆圈。
- 出处:《圆圈正义》
- 解读:正义虽难完美实现,但其追求永不停歇。
一次犯罪不过是污染了水流,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是污染了水源。
- 出处:多个讲座及文章引用培根名言
- 解读:强调司法公正对社会正义的重要性。
法律要倾听民众的声音,但要超越民众的偏见。
- 出处:法律名师罗翔经典教学名言合集
- 解读:法律需兼顾民意与理性,避免被偏见左右。
二、人生哲理
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,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。
- 出处:多次讲座及《圆圈正义》
- 解读:接受生命的不确定性,专注演好当下角色。
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,人的逻辑、理性、阅读都是有限的,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。人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。
- 出处:罗翔谈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寻找内心的自洽
- 解读:承认局限是成长的开始,终身学习以突破偏见。
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,就是知道和做到的鸿沟。
- 出处:多个访谈及文章
- 解读:强调知行合一的困难与重要性。
真正的勇敢,是对良善的坚持,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幸福。
- 出处:2023届中国政法大学毕业晚会致辞
- 解读:勇敢并非鲁莽,而是坚守原则的勇气。
三、道德与人性
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,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张三。
- 出处:多个刑法教学案例
- 解读:正视人性幽暗面,警惕权力与欲望的腐蚀。
道德是自律,而不是他律,道德是要求自己的,而不是要求别人的。
- 出处:罗翔精彩语录
- 解读:道德的本质是自我约束,而非对他人的苛责。
要爱具体的人,不要爱抽象的人;要爱生活,不要爱生活的意义。
- 出处:《圆圈正义》
- 解读:强调对个体的真实关爱,而非空洞的理念。
自恋让人很容易发现并放大他人的问题,但却很少会反思自己也犯着相同的问题。
- 出处:《圆圈正义》
- 解读:警惕自恋导致的双重标准,培养谦卑与同理心。
四、学习与成长
学习的苦痛是暂时的,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。
- 出处:罗翔老师的话,有些扎心不可不读
- 解读:强调持续学习的重要性,短期付出换来长期收获。
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。
- 出处:多个讲座引用苏格拉底名言
- 解读:谦卑是求知的起点,承认无知才能不断进步。
你越阅读,你越承认自己是无知的,这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。
- 出处:罗翔: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寻找内心的自洽
- 解读:阅读拓展认知边界,同时让人意识到自身局限。
五、热点事件评论
一旦逾越手段程序的公正性,我们追求正义的土地会出现腐蚀。
- 出处:2023年评论“PPT曝光前任”事件
- 解读: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前提,不可为结果牺牲过程。
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方式,既不合法也不合理。
- 出处:2023年评论“高铁女子遭掌掴还手判互殴”事件
- 解读:正当防卫与互殴的区分需基于过错与情境,反对简单化处理。
孩子本来就是父母犯罪的受害人,法律没有必要再落井下石。
- 出处:2023年评论“一人犯罪影响子女考公”争议
- 解读:反对株连,强调罪责自负原则。
附录:名句出处说明
- 书籍:《圆圈正义》《法治的细节》
- 演讲:中国政法大学毕业晚会致辞(2023)、“尚权法学名家讲堂”(2025)
- 媒体文章:澎湃新闻、上游新闻、北大法律信息网等
- 教学讲座:刑法课程及公开普法视频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Nosaw博客!
评论




